第15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
——盘点榆林那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古遗址
一、石峁遗址
位于神木高家堡镇石峁村,地处桐条沟与秃尾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城内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内外城城垣长度约10千米。城内龙山晚期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城外哨所等城防设施环列有序,系公元前两千年前后世界范围内罕见的巨大石构城址,形制完备、保存良好,是目前所见的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被誉为本世纪最为重要的史前考古发现之一。
石峁遗址的发现表明了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前夜,北方地区政治格局的复杂化,也为理解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资料。石峁的出现,促成了公元前第三千纪后半叶“月明星稀”的华夏北缘最为重要的一支政治势力的孕育发展,被认为是或与“黄帝”有关的都城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统万城遗址
又名“白城则”,是我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的国都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最北端58公里处的白城则村红柳河北岸。该城址以其建筑规模和坚固程度著称,是我国古代匈奴族遗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遗址,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史、民族关系史、古代文化史以及经济政治、城市建筑、军事、地理变迁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李家崖城址
位于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乡,城址在无定河东岸二、三级台地上。该城址反映的文化,与中原地区有明显差异,应是商代晚期鬼方等民族文化遗存。其中出土的石雕像,刻于梯形石块上,正、背面以粗阴线刻出骷髅体人像,为国内首次发现。2006年作为商至周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吴堡石城
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北2.5公里黄河西岸山巅。吴堡古石城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较完整的千年古城之一,地处黄河高原之东陲,黄河中游之西滨,扼交通之要冲,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又因坐落于黄河天险之石山上,易守难攻,故被古人誉为“铜吴堡”,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石摞摞山遗址
位于佳县朱官寨乡公家洼村东约3公里处的石摞摞山峁上。山峁周边依山以石块、石片砌成不规则的城垣,长约1000米。在城垣断处及墙体两侧,散见大量因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从墙体坍塌下来的石块。
石摞摞山遗址为较早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头城址,保存相对完整,对研究史前城市的形成、城垣的建筑方法、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形态等有着重要的价值,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墓葬
一、走马梁汉墓群
位于古城滩村汉代城址西南1公里处的走马梁上,墓葬分布在明长城两侧的沙区里,面积120万平方米。
在20多座墓葬中均出土一定数量的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铁器、玉器、骨器等,以青铜器居多。陶器有罐、仓、鼎、灶、盒、彩绘陶茧形壶、彩绘陶甑等。青铜器有鼎、盆、薰炉、耳杯、钫 、壶、盉 、带钩、甑釜、镜、灯、车马器等。其中鱼首皮囊形壶、环手刀、鹿足双耳鉴等器物,具有明显草原游牧文化特点。铁器有剑、环首刀、壶、炉、凿、白杵、卜字形铁戟等,均保存较好。玉器有出土玉剑璏一件。骨器有蹄形彩绘线刻动物纹骨筒为首次发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杨桥畔汉代城址与墓地
据靖边县考证,宥洲古城位于靖边县杨桥畔杨二村,为汉代蒙田在些驻守,宋代重建并有碑文记载。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对陕西省靖边县老坟梁墓地进行考古发掘,获得重大收获。其成果对于研究汉代北方边疆地区的墓葬分期、文化面貌、丧葬制度、民族关系、郡县地望、环境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
老坟梁墓地是位于靖边县杨桥畔镇附近的大型汉代墓地,考古工作者前期配合铁路建设对其发掘,仅在建设范围内就发现墓葬约200座,整个墓地墓葬总数可能有上万座。本次发掘的100多座墓葬中有3座壁画墓,壁画多数绘于墓室内,绘画题材主要有青龙白虎、车马出行、人物故事(如孔子见老子)以及升仙等,体现出浓郁的道家及儒家的思想内涵。
目前发掘的墓葬均带有斜坡墓道,墓室形制可分为土洞墓、砖室墓和竖穴土圹墓等,其中以砖室墓居多,多为中型墓。墓葬中许多相邻墓葬墓向相同、年代接近,表明墓主人之间可能具有密切的社会及血缘关系。随葬品以陶明器为主,铜器、铁器、货币等较少,器物组合一般为鼎、盒、壶、豆、罐、钵、仓,还出土有细颈瓶、甑、釜、博山炉、陶俑和木质马车等,多为中原地区的常见器类。
墓葬中发现有极具北方草原民族风格的扁壶、小口壶等,也有具有南方楚文化风格迹象的,如明器成双成对、彩绘陶器多仿漆器制作,这显示出南北民族交融紧密的特点。
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古建筑
一、榆林卫城
榆林卫城为明清城堡古建筑,古城东依驼山,西临榆溪河,北锁红石峡。为明长城九边重镇之一;地处半山半川处,东高西低,平面呈菜刀形,城墙内夯黄土,夯层厚16—20厘米,外墙砌以砖石,上设垛堞。底宽15米,顶宽9米,高12米。
榆林老城共有城门五座:北门广榆门、南门镇远门、东门振武门、大西门宣威门(已毁)、小西门新乐门(已残)。五门均为拱券式,门洞上额镶有门匾,顶部均建有二层敌楼(均毁),东南两门设瓮城。东城墙上建有红砖砌筑的文昌楼(已毁),为全城的制高点。东南城角建二层高的魁星楼(已残)。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银州故城
古银州城遗址地处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位于无定、榆溪二河相会之南约1.5公里处,居无定河中游和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上,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期,以产良马而出名,为当时重要的边关要塞。城址分为两座城池,东西并列,俗称“上、下城”,始置于南北朝周武帝保定三年(公元563年),是党项民族活动的重要区域、拓跋氏的主要根据地,也是西夏政权的发祥地。党项文化是陕北历史文化的重要源泉,对陕北区域文化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麟州故城
位于神木市北20公里处,窟野河东岸山崖之上,又名杨家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置州于此。
麟州故城分内、外城,外城周长约4公里,东、南、北设三门(内城亦设南、北两门),西面临绝壁。当年为保证军民饮用水,城内东北挖有井二口,一口略大,周8米。东门外原有真武庙,城东南约70米处古时有大松两株,宋时以此称神木寨。元以寨命县名,今存城垣遗迹。曾出土面纹瓦当及铜、石器物等,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府州城
府州老城始建于五代时期,是我国北方保留较完整的石头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古城是明初修建的。古城南面悬崖绝壁下是滔滔黄河;东西被甘露、马家两沟相夹;北部与高粱山、五里墩一脉相承。府州古城依靠险要地势,进易攻,退易守;其独特的地势和精美的建筑形式为中华古堡之精华,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盘龙山古建筑群
即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内盘龙山南麓,南眺文屏山,北依印台山,东临饮马河,西傍无定河。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其侄李过返乡于大顺永昌二年(公元1644年)将原马鞍山真武庙改扩建为行宫,并将马鞍山改为盘龙山。据米脂县志载,李自成曾两次返里,在此居住。
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2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6年)两次重修真武庙。新中国成立后,行宫的建筑、文物受到的国家的重视和保护,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七星庙
又称昊天宫,也叫无梁殿,位于府谷县孤山堡北门外1公里处,这里曾见证了巾帼豪杰折赛花和北宋名将杨继业的美好爱情故事。七星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现存大殿、前庭两处主体建筑。大殿屋顶为九脊歇山式,殿前过道为卷棚式,单檐斗拱,磨砖对缝,从底到顶,以砖砌成,融合有西北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民族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该景区闻名遐迩,入选《中华名胜辞典》,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姜氏庄园
位于米脂县刘家峁村。姜氏庄园主人姜耀祖,其祖父姜安邦是杨家沟马氏财主的女婿。在马家的支助下,姜耀祖以卖砂锅起家,成了当地的首富。他从外地请人设计,亲自监修的这部集陕北窑洞和四合院为一体的别具风格的庄院,于光绪十二年(1886)竣工落成。
整个庄园布局可分为:院前、下院、中院、内院四层,每层都有独特的设计及特色。第一层是下院;沿第一层西南侧道路穿洞门达二层,即中院;沿石级踏步到第三层,即内院,是全建筑的主宅。
姜氏庄园砖、木、石三雕艺术十分讲究,整座庄园无处不雕,无处不琢,大至整个建筑设计,小到各个微小装置,都有数不尽的“雕”艺术,充分体现了独具匠心的建筑科技和历史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绥德党氏庄园
地处绥德县白家碱乡贺家石村,是文化大县绥德至今保存唯一较完整的清代建筑。山庄是典型的陕北大户民宅,窑洞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秩地分布于山坡之上。各院相对独立却互相连通,每个院落棱门院墙、穿廊挑石,院内正面石窑、左右厢房、倒座马棚、碾磨俱全。大门、内外影壁、厢房、门窗上配有精美的石雕、砖雕和木雕。整个山庄功能完整,山上有庙宇,沟里有水井,自成体系。据村民讲,庄前还有宏大精雕的石牌楼,可惜在文革中被毁。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绥德党氏庄园被人们称誉为"陕北印象"。以其规模较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黄土高坡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白云山庙
又名白云观,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处黄河之滨的白云山上。白云山因白云观而闻名,白云观则因明万历皇帝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而声名大震,几百年来香火长盛不衰。白云山共建庙宇房屋五十三座,建筑面积八万多平方米,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被誉为西北的道教祖庭,200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始建于1607年,位于长城中部,是明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军事要塞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也是榆林古城的制高点。
紧依台北下方建一方形小砖城,名款贡城,为蒙汉官方敬献贡物、赠送礼品的城池。城池险要,与镇北台构成了完整的榆林长城建筑体系,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鸿门寺塔(响铃塔)
寺庙主体早已被毁,现仅存塔。塔建于元泰定年间(1324-1328年),塔为密檐式砖塔,空心,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一层,高27米。塔檐每角原悬有风铃,故名“响铃塔”,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一、杨家沟革命旧址
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的杨家沟扶风寨。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粥时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杨家沟,1948年3月21日离开杨家沟,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1978年辟为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位于米脂县城东二十公里的杨家沟扶风寨。主要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革命家旧居、十二月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和东渡黄河动员大会旧址,以及亚洲部保卫科、供销科,中央政治部,中央机关医院和新华社旧址等,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